近期,在中小学生中,收集卡牌成了学生们的“社交工具”。14岁的小凡,在直播间“拆卡”已花费上万元。这种直播间玩法花样繁多,通过捆绑销售、附赠式盲盒营销等方式,以小博大,让人越玩越上瘾。此外,部分直播间存在未尽到未成年人限制销售义务、变相诱导消费的行为。作为一名奉贤律师,我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相关法律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一、事件背景与社会影响
(一)事件回顾
近期,中小学生收集卡牌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14岁的小凡在直播间“拆卡”已花费上万元,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直播间卡牌游戏的巨大吸引力,也暴露了其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问题和社会风险。
(二)社会影响
未成年人消费行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直播间卡牌游戏通过捆绑销售、附赠式盲盒营销等方式,吸引未成年人进行高额消费,可能导致其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家庭经济负担:未成年人高额消费行为往往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社会风气影响:直播间卡牌游戏的盛行可能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法律视角下的分析与思考
(一)未成年人消费行为的法律定性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4岁的小凡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进行的高额消费行为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
在此次事件中,小凡在直播间“拆卡”花费上万元的行为显然超出了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二)直播间营销行为的合法性
直播间卡牌游戏的营销方式多样,包括捆绑销售、附赠式盲盒营销等。这些营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捆绑销售:捆绑销售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消费者只能选择购买整套商品或服务。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捆绑销售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附赠式盲盒营销:附赠式盲盒营销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获得随机附赠的商品或服务。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但也存在诱导消费的风险。
(三)未成年人限制销售义务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しā返南喙毓娑ǎ哂Φ辈扇〈胧?,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具体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しā返谄呤奶豕娑ǎ骸巴缬蜗?、网络直播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在此次事件中,部分直播间存在未尽到未成年人限制销售义务、变相诱导消费的行为,显然违反了《未成年人?;しā返南喙毓娑?。
总之,直播间卡牌游戏的盛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作为奉贤律师,我们应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专业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